【索尼G鏡】想要一顆記錄日常,又輕便攜帶的鏡頭?其實不一定要副廠鏡頭 16-25 G推薦嗎?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索尼前陣子出的兩顆鏡頭,分別是 16-25 f2.8 g和24-50 f2.8 ,對於16-25自己會推薦嗎?除了談這兩個鏡頭,另外在最後也會分析說,其他G鏡的優勢和劣勢在哪~

究竟為何你應該優先選擇原廠?他們特別在哪裡?又適合哪些人做購買呢?

若有興趣也可以看之前寫過Sony 24-50 F2.8G

前言

首先比較抱歉的是,今天說的G鏡會比較for 全片幅的讀者~尤其你是a7c系列的用戶

由於近日工作較為繁忙,所以一陣子沒更新文章了,但陸陸續續,還是有些朋友來私訊詢問關於新手選擇、相機設備等問題,感謝大家的信任,未來也會繼續努力更新,提供更多內容給各位!

體積優勢

以體積方面來說,兩顆重量皆在450g以下,長時間拿也幾乎不會有什麼壓力,都有光圈環和自定義鈕、67mm的萬用直徑也有更多濾鏡的選擇

且在目前市面上無反鏡頭群中,索尼絕對是一方霸主,相比佳能又貴又重的RF鏡頭(例如28-70 f2 超級大顆)雖說體積輕巧但在做工和畫質方面卻一點也不馬乎

真心話部分

其實自己對於16-25感覺並不大,反而會覺得去年的16-35 f4更好,為何這麼說?

舉例來說:

如果說有鏡頭畫質差不多 如GM 24-70 二代的情況下,雖說焦段或光圈需要做一些取捨,但倘若能帶著體積更小更輕便的鏡頭出門,而非工作性質必要,我一定帶著24-50或是有更多焦段變化的 20-70

那剛好講到焦段,接下來就會提到另一個重點~也就是定位及族群

定位和族群

我覺得如果說真的喜歡廣角端,通常做比較多風景或是vlog自拍、拍拍美食,G鏡拍照畫質肯定沒話說,但這顆我認為最優秀的點是說,如果主要想要一顆大光圈錄影可變焦的廣角端,這顆絕對沒什麼對手~

另一部分在大部分情況下應該也不會有人會拿這顆做星空攝影之類的,因為在這個價格相比其他兄弟24-50絕對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那相機機體上我會覺得他是比較給a7c的用戶,因為在體積上面比起a7系列會更符合整體大小,

原廠優勢

索尼刀法除了切在設備上,我覺得更厲害的一點是他們會依消費者的定位跟需求去做細分;在機身與鏡頭上更是下足功夫,我覺得很高明的是他先讓副廠做出28-70 / 28-200等其他優秀焦段的鏡頭

之後先重出了24-70 gm2體積更輕、16-35 f4 鏡內變焦、20-70 f4 擁有gm的畫質且焦段更萬用

直到今年現在推出了這兩顆鏡頭,也給了消費者們更多選擇~;那另一點是原廠才支援呼吸補償、手持、對焦失真各種模式,光是這點就比副廠吸引力來得更大

結論

我覺得其實有跡可循的是,在之前索尼就推出過的餅乾g鏡試試市場水溫,可能在那時就在佈局了,之後還出了16-35 鏡內變焦和20-70 f4這顆萬金油鏡!

加上直到最近的這兩顆16-25 / 24-50 f2.8 只能說小弟非常佩服啊!省去將近一半的價格卻能擁有gm等級的畫質和做工,稱他們為平民鏡皇也絲毫不爲過

若以上資訊對你有所幫助!也歡迎追蹤IG,查看我其他攝影作品!